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盧子健 - 為什麼人民不會忘記?

2009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20年前的今天,1989年5月20日,是我不能忘懷的一天。

20 年前的今天,是中共宣布在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的翌日。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愛國民主學生運動面臨着巨大的威脅,實施戒嚴,以及當時仍然任職黨總書記的趙紫陽沒有在5月19日深夜的黨政軍大會上出現,顯示中共黨內鬥爭中開明力量失勢,主張鎮壓學生運動的頑固力量佔了上風。愛國民主學生運動遭到鎮壓的風險大增。

人民不會忘記「六四」

因為「六四」曾經煥發良知

1989年5月20日,一直支持北京學生運動的香港市民,無不心情激動、義憤填膺。是日8號風球高懸,但無阻萬千市民上街聲援北京學生運動的熱情。

當日,在沒有什麼組織的情况下,數萬人湧至維多利亞公園,我也在人群當中。說沒有什麼組織,是因為當時在傾盆大雨下,維園已成澤國,水深浸到小腿,視線為大雨所阻擋,除了看到周圍的人群外,根本看不到司令台,辨不清方向。大家都力竭聲嘶地喊口號,沒有人聽得到主持人在講什麼說話。沒有多久,群眾起哄表示要馬上遊行至跑馬地的新華社(即現中聯辦在回歸前的稱呼)外抗議示威。幾萬人浩浩蕩蕩在狂風暴雨下由維園遊行到新華社辦事處門外,大伙兒就坐在辦事處對開的馬路上,每個人由頭至腳都濕透了,但沒有一個人想離開,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在想那些風風雨雨,他們都在想幾千里外北京學生的安危。

上述情景一一歷歷在目,因為那一天的經歷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後來在5月21日和5月28日香港都舉行了百萬人大遊行,但相比起來,後來的遊行沒有留下相似的深刻印象。一來太有組織了,少了5月20日自發的激情。更重要的是,5月底的遊行帶有點天真的樂觀。因為軍隊進城初期受到群眾的阻截,再加上黨內開明力量似乎仍在盡最後努力挽救形勢,使不少善良的人們有良好的主觀願望,以為北京的局勢有和平解決的結果。6月3日晚上槍聲響起,粉碎了這種良好願望,換成為悲哀和憤怒。

人民不會忘記「六四」,是因為這是一場巨大的悲劇。悲劇在人們的心坎內往往留下不能磨滅的印記。我已記不起中國在去年北京奧運拿下多少面金牌,但清楚記得去年四川大地震有8萬多人死亡和失蹤,記得地震發生於5月12日下午2時28分。

有些悲劇是天災,例如地震。雖然四川大地震也有人為帶來的禍害,但本質上還是天災。但「六四」是徹頭徹尾的人禍。中國如果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走上民主法治之路,今天人民生活會更快樂。就算當年中共當權者不接受民主運動的訴求,亦不需要動用武力血腥鎮壓。這次鎮壓在民族的靈魂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人民不會忘記。

人民不會忘記「六四」,是因為「六四」曾經煥發我們心裏的良知。

當年的民主運動是在中國的大地上開展,悲劇是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但民主運動和「六四」的意義超越時空。良知不單是普世的價值,也是貫串歷史的價值。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沒有了良知,就像是沒有了靈魂。香港社會平日為口奔馳、營營役役,在弱肉強食的市場規律下,大家都是實用主義、以利為先。其實這只是人的一面。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有惻隱之心,有關懷弱小、渴望和平的一面。

89年民主運動是一群只有熱血、手無寸鐵的學生展示了良知的力量。當時香港市民都被感動了。其實世界上不少地方的人民也有被北京學生所感動。

每年六四的一點燭光

燃點着我們對國家民族進步的希望

我們的良知被喚醒。我們在香港所做的,與北京的學生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我們當時是多麼希望北京學生能夠成功,這種希望也是主觀願望的基礎。

不幸的是,「六四」這場悲劇給予我們沉重的打擊,曾經煥發的良知像要被迫歸隱。今天我們聽到不少人對「六四」的評價,不就是好像良知被湮沒了的說話嗎?

回歸後,由於形格勢禁,愈來愈多香港人不敢或不方便坦率說出自己對「六四」的看法,其實也是良知被迫歸隱。這其實是極大的痛苦,不過在我們內心深處,良知並沒有完全消失。對「六四」的是非曲直,我們心中都有一把尺。近日特首講錯說話掀起軒然大波,絕非偶然,因為人民不會忘記。

人民不會忘記「六四」,也因為「六四」代表了一種希望。

「六四」固然是悲劇,但當年也曾為我們帶來希望。青年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學生運動是社會改革的先鋒,這是世界性現象,在中國亦不例外。

由於長期積弱,中國在晚清成為了老大難國家,要繁榮興旺和現代化,要走一條很長很長的路。但只要有希望,這條路終會引領我們到達理想的國度。

89 年的民主運動是被鎮壓了。中共為了保住政權,在政治上牢牢控制,但同樣為了保住政權,中共在經濟上加快改革步伐,在社會方面亦放寬控制,讓人民有更多的自由。這種情况有如在資本社會內,當勞工挑戰資本制度時,資本家會以改善勞工權益來消弭這種挑戰。歷史從來不是簡單沿一條直線發展。「六四」後,雖然民主運動的一些核心訴求未能實現,但人民很多方面的權利還是向前發展。這就是歷史的潮流,不能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

所以,我們不會忘記「六四」,除了是因為感情上和良知上的呼喚外,亦因為每年6月4日的一點燭光燃點着我們對國家民族進步的希望。人民不會忘記「六四」、不應忘記「六四」、不能忘記「六四」。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