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黃哲斌 - 業配新聞是欺瞞、是詐術

本文出處:黃哲斌部落格文章 政府企業買業配 就是「雨刷集團」

2011年1月7日

幾天前,湖南某動物園有頭非洲獅,因為肚子餓,竟然把自己的尾巴吃掉了,連腹部也血肉淋漓。這頭飢不擇食的獅子,上了台灣的電視新聞,大約被列為「寰宇搜奇」一類的奇聞。
其實,這新聞一點也不稀奇;台灣大多數主流媒體,每天都在吃自己的尾巴,一路倒著吃,嚼得津津有味,肚臍以下差不多啃食精光。

原因是,「業配新聞」徹底破壞了新聞的核心規則、破壞了媒體的存在價值。媒體經營者以為「業配」是大補帖,強筋健骨,滋氣養腎;其實是「美國仙丹」,是類固醇,吃了只會虛胖,終生依賴成癮,無法戒除,最後加速壽終正寢。

就像那頭非洲獅,自食尾巴充饑。

新聞與廣告 遊戲規則各異

回歸「新聞」的定義,是由一媒體組織或個人,依其專業判斷,自發性採訪、編輯、傳播對讀者有益或有用的資訊。具有報導價值的新聞,一毛錢也不該收,媒體就有義務告知讀者;沒有報導價值的新聞,就算再多新台幣,也不應刊登在新聞版面上。

至於政府或廠商的訊息,必須透過廣告刊登或公關手段,爭取媒體曝光。我常說,新聞守門人與公關部門之間,就像美式足球的守方與攻方,雙方必須靠著智巧、力量、戰術、技能,相互正面碰撞。越高明的公關或溝通技巧,越容易在媒體版面上達陣;媒體的責任則是「分辨、篩濾那些拙劣的政策或商業話術,只有真正具價值的訊息,無論正面或反面,才有資格成為「新聞」。

讀者或觀眾對於「新聞」的信任與依賴,不多不少,正來自對編輯室的信賴,對媒體品牌的信賴。

至於上不了新聞版面的政治宣傳或企業訊息,謝謝,請花錢買廣告;至少,讀者會知道,這些資訊是金錢對價換來的,知道是「官方說法」,知道是未經編輯人過濾的推銷員話術。
要談資本主義社會,對不起,這才是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大家清清楚楚,銀貨兩訖。
然而「業配新聞」販售的是欺瞞、是詐術,它將廣告包裝成新聞,在「不讓讀者知情」的前提下,將廣告主的垃圾訊息塞進新聞版面,無論它是一包衛生紙、一項政策、一名候選人,都已破壞了新聞獨立自主的基本原則。

廣告偽裝新聞 無異打假球

「業配新聞」或「隱藏式置入文宣」對新聞專業的破壞,正如「打假球」對職棒運動的破壞。兩者都透過大量金錢介入,操縱遊戲規則與從業人員,在欺瞞收視群眾的前提下,扭轉或改變最終結果,於是,不該漏接的球漏掉了、不該刊登的新聞也刊出了;不該輸的球隊輸掉了、不該出賣的版面卻賣得一塌糊塗。

沒有人喜歡花錢買票進球場,只為了看一場金錢操弄的比賽;也沒有人喜歡花錢買報紙或雜誌,只為了看一份專業編輯人棄守,廣告主輕易達陣的媒體。

你可以責怪主流媒體墮落、老闆賤賣新聞,罵他們一百次都不為過;然而,幕後以金錢交換正面宣傳的政府或企業,就是摧毀新聞這一行的「雨刷集團」。

有位網友留言說,「哪一行沒有見不得人的事,幹嘛大驚小怪」。是,沒錯,打假球就像賣業配新聞,又沒有人受傷,不知情的觀眾照樣看得很高興,球團與球員可以賺外快,組頭更是開心灑花轉圈圈。

所以,媒體憑什麼指責打假球的球員或教練?憑什麼?相反地,體委會應該頒發「國光獎章」給他們,表彰他們「開創職業運動全新商業模式」的重大貢獻。

「台灣職業運動領先國際潮流」,得獎理由可以加上這一句,請記得,國際潮流。

唱片跳針一下,任何想為「業配新聞」或「未揭露廣告」抹脂擦粉的朋友,煩請先回答這個問題:既然業配新聞無傷大雅,它為何是一項「不能說的秘密」?若非有心欺騙消費者,為何廣告主不願揭露自己付費?為何媒體羞於向讀者啟齒:「是,你看到的部分新聞,其實是有價販賣的廣告」?

補充業配人生【FAQ】圖解:

二、那麼,對於讀者及政府等廣告主而言,業配還會造成什麼副作用?

答:這問題很好,前媒體人林照真曾說,「置入型行銷除了是新聞界的失敗,也是廣告界的失敗,進一步的,也將成為全民的失敗。」
茲事體大,請容我另篇闡述,先參考這兩張圖:

991220.jpg
991220a.jpg

【政府不要收買媒體】反政治置入行銷連署
(順手記錄:目前連署團體115個,個人5574人,總數56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