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當仁不讓

am730 中華正聲專欄 2011年10月19日

台灣有一首流行歌,歌名《讓我想一想》;此外還有一首,歌詞說「你這樣一個女人,讓我歡喜讓我憂」。現代漢語的「讓」,既似中文又似英文,卻既不是英文更不是中文。

英文有let字,可解作「允許」或「聽任」,是個動詞;也可用來起句,沒有甚麼特別意思,幾乎是個助語詞,表達建議、囑咐或不在乎等語氣,例如:(1)I let her tear the fan to pieces(我任她把扇子撕碎)。(2)Let's go out for dinner(我們外出吃晚飯吧)。(3)Just let him try to stop me!(他要阻止我,就放馬過來!)

中文的「讓」字,有多個意思,其一和let相同,即「允許」或「聽任」,例如《紅樓夢》第三十一回說,丫鬟晴雯愛聽撕扇子的聲音,另一丫鬟教賈寶玉:「既這麼說,就把扇子搬出來,讓他儘力撕不好嗎?」由於一義相通,現代漢語就硬把「讓」和let一樣當作助語詞,說甚麼「讓我們外出吃晚飯」、「讓我想一想」(Let me have a think)等。

「讓我想一想」的中文說法,應是「待我想一想」。中文「待」字,有時和let差不多,用來起句,幾乎是個助語詞,表示準備做某事,例如《西遊記》第五十七回說,孫悟空被唐僧驅逐,觀音菩薩叫他不要傷心:「待我與唐僧說,教他還同你去取經。」《說岳全傳》第五十二回說,賊將羅延慶向岳飛討戰,岳飛麾下楊再興告訴岳飛:「羅延慶同小將昔是相好,待我去說他來歸降。」觀音、楊再興一定都想不到,他們這樣的話,今天會變做下流的「讓我與唐僧說」或「讓我去說他來降」。

現代漢語的「讓」字,似乎還有兩個意思,是英文let和中文「讓」都沒有的,例如新華社十月十三日電信說:往烏魯木齊客機上一名乘客自稱有炸藥,「要讓很多人滅亡」。《現代漢語詞典》「讓」字條則有例句說:「行李讓雨給淋了。」這兩句的「讓」,中文會用甚麼字取代?

請看《水滸傳》第八回寫魯智深打折松樹警告公人:「你兩個撮鳥,但有歹心,教你頭也與這樹一般!」李白《永王東巡歌》寫安史之亂:「二帝巡遊俱未迴,五陵松柏使人哀。」杜甫《九日寄岑參》寫友情:「思君令人瘦。」辛棄疾《永遇樂》寫侯王盛衰:「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中文會說「行李被雨淋了」、「要敎很多人滅亡」、「你這樣一個女人,使我傷心使我憂」,卻不會說「讓你頭也與樹一般」、「五陵松柏讓人哀」、「風流總讓雨打風吹去」。

一枝禿筆,欲回狂瀾於已倒,既不可能,也不討好,這一點我很清楚。但是,《論語》說:「知其不可,而為之。」又說:「當仁不讓。」

古德明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 (逢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