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古德明 - 「扭曲」的語言

中華正聲      2012年10月24日

【am730專欄】中共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河南《大河報》頭版報道說:「莫言空前,莫言絕後:中國籍作家首獲諾貝爾文學獎,來者可期。」短短的「絕後」兩字,寫盡了新中國文化界特色。報刊編輯,以為「絕後」等於「來者可期」,絕對無妨;最重要的,是唯當局之命是聽。

而莫言雖說是「中國籍作家」,寫的似乎卻是變形英文。例如《冰雪美人》的一句:「她搖搖頭,痛苦的臉上擠出一個扭曲的微笑。」中文可以「扭乾衣服」、「扭斷鐵絲」等,笑容卻「扭曲」不得。翻遍中文典籍,你都不可能找到「扭曲笑容」的來歷。

一九七零年版《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distort條有以下注釋:「twist out of the usual shape扭曲」。引伸其義,distorted是「變形的」、「異常的」。英國翻譯家加尼特(Constance Garnett)翻譯俄國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筆記》(Notes from Underground),第八回有以下一句:And what a pitiful, what an unnatural, what a distorted smile she had at that moment (那一刻,她的笑容多麼苦,多麼不自然,多麼異樣)。所謂「扭曲的笑容」,就是distorted smile的變體。

除了笑容,現代漢語「扭曲」的東西可真不少,無一不是亂譯英文。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人民日報》批評西方把西藏騷亂歸咎中共政策,大字標題是:「事實不容扭曲,公道自在人心。」二零零七年二月十二日,臺灣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批評民進黨治下中學歷史課本少述南京大屠殺:「民進黨扭曲歷史,傷害人民感情。」還原做英文,《人民日報》那一句是Facts must not be distorted;馬英九那一句則是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has distorted history。

《新唐書》卷一四八載:姦臣許敬宗為著作郎,兼修國史,隨意穿鑿,褒貶不公:「敬宗身為國史,竄改不平,專出己私。」《鏡花緣》第十二回論爭訟者乖違事實:「妄造虛言,並以毫無影響之事,硬行牽入。」只是馬英九不可能不懂得說「竄改歷史」,《人民日報》也不可能懂得說「妄造虛言」。

當然,中文有「扭直為曲,扭曲為直」的說法,指顛倒直曲黑白。但那「扭」是動詞,「直」、「曲」則是名詞,和現代漢語的動詞「扭曲」不同。元朝孟漢卿雜劇《魔合羅》第三折說:「我想這為吏的,扭曲作直,舞文弄法。」可是中文詞語,今天沒有多少人認識了。大家只會「扭曲」歷史、笑容等等。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逢周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