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李怡 - 港獨主張是香港民主的思想火種

蘋論   香港蘋果日報   2014年4月16日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接受港台青年組織「看見香港」訪問,他認為香港有比台灣更成熟的公民社會,但受制於所謂一國兩制,政制令民主倒退,他說「香港不只要普選,香港要獨立。」認為「港獨」才是香港民主的出路。

「港獨」,即使在港英時代,英國和香港人都不認為是現實的選項。不僅如此,由於香港人歷來政治冷感,過去關心政治的人也都只是關心中國政治,傳統的中國「大一統」觀念根深柢固,在這種觀念支配下,統一是天經地義,獨立則大逆不道。不僅港獨不能提,連台獨、藏獨、疆獨都提不得。提倡獨立,不是被懷疑背後有外國勢力支撐,就是民族罪人。這種觀念,連大陸和香港的民主人士都無法擺脫。大陸民運人士雖然反共,但往往一講到台獨、藏獨,大一統民族意識就冒起。曾有大陸民主人士訪問台灣,他們在與民進黨人座談時表示,台獨的思想根源是大陸沒有民主,如果大陸民主了,兩岸順理成章就民主統一,台獨也就沒有必要了。民進黨人則認為大陸民主不民主跟台灣無關,總之不要統一。

2000年民進黨執政,香港立法會通過一個反台獨議案,全體議員包括民主派都投贊成票,只有吳靄儀棄權。台灣獨不獨跟香港有啥相干,但香港的政治氣氛就是反台獨。直到上個月的民調,儘管年輕人中支持台獨的已佔58%,但不計年齡的市民中,反台獨的仍佔大多數,反對淨值為29%。至於藏獨,支持者僅佔14.8%,不贊成的就有65.9%。可見,從市民到民主派,大一統都是主流意識。台獨、藏獨尚且如是,就別提港獨了。

獨立,英文是independent,它的造詞結構從dependent而來,指的是與依賴、依附相反的狀態。它的反義詞不是統一(united),統一是指與分裂相反的狀態,是先有分才有合(統一)。一個獨立的人,指其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有自主意識及自由意志。未必指這人能自給自足,而是它的行為與抉擇基本上不受他方影響。

中國二千多年的專制主義,如魯迅所說,人民若不是處於「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就是處於「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兩種狀態都是人民對專權統治者的依附、依賴,即與獨立相反的狀態。中國人幾乎與生俱來的大一統觀念是長期專制政治形成的。而近60多年,專制主義只有更加強化。

爭民主的最重要條件,是社會主流尤其民主人士必須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台灣在兩蔣時代,台獨被指為叛亂集團,社會不僅不能有台獨行動甚至不能有台獨言論。直至1980年美麗島軍法大審,涉案人在法庭上提出:台灣應該有宣傳台獨的言論自由。這一個屬於言論而不是行動觀點的論述,掌權者在西方國家關注下不能不認可,並從而被台灣社會普遍認同,獨立的言論從此名正言順,社會也就開始擺脫大一統的依附思想意識。到1992年修正刑法100條,台獨主張被列為純屬言論自由,由此而使爭取台灣本土民主的運動走上康莊大道。

港獨主張和台獨主張一樣,是言論自由,是主張,不是採取行動成立「香港國」或「台灣國」。提出獨立,是要在社會意識上力求擺脫依附觀念的大一統,這是爭取民主的思想火種。事實上,《基本法》所定下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主導的意識也是香港本地的獨立自主,而絕非大一統架構。毛澤東1920年主張「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建設許多的小中國」,是因為「中國四千年政治,皆大架子大規模大辦法。結果外強中乾,上實下虛,上冠冕堂皇,下無聊腐敗……。」當時就有人提出聯邦制,但毛澤東認為先要有「邦」才能「聯」,所以主張各地努力建「邦」。

觀照中國歷史,國家處分裂狀態,人民生活都較為安樂;國家處一統狀態,人民受盤剝壓迫最嚴重。大一統束縛人的獨立思想和自主創造力。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中國文化最輝煌的時代。意大利北部在14世紀分裂為幾個城邦,是文化鼎盛的文藝復興時期。口頭說民主卻受大一統觀念荼毒的人,實際上無法擺脫依附強權的意識,乞求恩賜民主只可以討一點權力的殘羹剩飯。

所有的人類歷史,有沒有出現過一個地方,向更高的絕對權力爭取民主而能爭取到的呢?沒有。任何地方的民主,都是立足本土,以獨立自主的精神抗爭,民主才得以實現。香港的民主道路,似乎越走越窄,癥結何在?林飛帆說「港獨」才是香港民主的出路,並非不現實,也不是無稽之談。值得香港人特別是民主派去想想。(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