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吳世寧 - 關於六四,要看的書--以閱讀對抗遺忘

2014年5月30日

【明報專訊】廿五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事件在我們身上留下一道無法磨滅的傷口。然而當廣場上的亡魂仍未得到安息,當權者篡改歷史,見證人逐一逝世或封口不提,我們可如何重新梳理歷史脈絡,審視當下及寄望未來?書本,以個人經驗記錄,以眾人之口鐵證關鍵時刻,或以文學手法虛構重塑,或可以不同稜鏡折射出歷史原形。於是我們請來八個關注六四的愛書人,各自推介一本六四書本。我們也聯絡過傳統左派元老及建制派代表人物,皆被婉拒,或截稿前未作回覆。在當權者刻意塗抹記憶的年代,我們相信,閱讀是一種抗爭的姿勢。

◆漫畫勾勒血染的歷史

張文光(支聯會常委)
推介書籍:《八九民運:血染的歷史》
作者: 馬龍
出版:世紀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

張文光推介漫畫家馬龍的漫畫《八九民運:血染的歷史 》,並稱這本薄薄的漫畫,比起厚重的歷史書更適合給從未經歷過六四的新一代看。「馬龍根據六四的歷史圖片,以白描手法呈現出來,書頁間也穿插了當時的民運歌曲歌詞、報章聲明、橫額等史料。」此書於六四十周年後出版,亦因此表現出一種沉澱的冷靜:「六四後一兩年,關於六四的書、民運領袖的自傳等如雨後春筍,但當時跟六四事件的距離不遠,這些書本始終局限於作者的情緒和自身經驗。」雖然馬龍畫的是漫畫,但他勾勒此歷史慘劇,所以書頁依然沉重如鉛。

◆兩代學運先鋒 書頁中相遇

黃之鋒(學民思潮召集人)
推介書籍:《王丹回憶錄:從六四到流亡》
作者:王丹
出版:時報出版(2012年)

十七歲的黃之鋒選來王丹的回憶錄,約兩年前,學民思潮帶領的反國教運動告一段落後,黃之鋒開始讀這本書,並反思自身行動——九十後的學運先鋒從六十後學運領袖身上,看到的是信念與堅持:「年輕學生搞遊行和集會,其實對他們來說是風險很低的行動。所以,我最欣賞王丹的是他的一份堅持,六四後,他多次被捕入獄,但仍能夠堅持追求民主的信念,這是很難得的。」


黃之鋒又說,一般人對六四的了解就是絕食和暴力清場:「但是從王丹的自傳中,我們讀到王丹如何在獄中面對低谷逆境,同時如何從容面對,我們可看到六四後續十幾年對中國及個人造成的影響。」

◆48人的目擊報告

周耀輝
(填詞人、浸大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
推介書籍:《六四見證》
編著:「六四見證」編輯委員會
出版:Grassy Plan(1990年)

接受訪問時,周耀輝首先想到《六四見證》這本書,此書於一九九○年出版,以中英雙語記錄了48人的目擊報告,包括15個學生、24個記者和9個其他人士,每段最後都寫着「見證人簽署」。周耀輝說:「讀着他們的見證,恍如重看當時的種種,但與視頻不同的是文字,集成650頁,一本書,放在我的書架上,實實在在,偶然望過去,就看到斗大的四個字:六四見證,而書的英文名叫The eyes have it,至今,依然震撼我。」

趙紫陽填補遺漏歷史
張灼祥(資深教育工作者)
推介書籍:《改革歷程》
作者:趙紫陽
出版:時報出版(2009年)

張灼祥八九年五月曾到訪天安門,他形容當時廣場上大家都懷抱希望。二十多年後,他讀到當年因同情學生而被打倒並軟禁的趙紫陽的《改革歷程》,更感歷史的荒謬可笑:「趙紫陽當年到廣場上跟學生們發表講話時,他其實已失勢,而且預知戒嚴結果。但廣場上的學生不理解他。當時當局者迷,誰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往往是隔了好些年,回想歷史才真正理解當時的狀况。」書中令他深刻的一幕是一向喜愛打高爾夫球的趙紫陽獲准出外打球,但是沒有對手,只有自己一個: 「這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對一個地位曾經崇高的國家領導人來說,是很落寞悲涼的。」

◆中大學生熱血見證

莊耀洸(律師)
推介書籍:《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們在北京……中大學生八九民運見證》
作者:中大學生八九民運見證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一九八九年,為參與學運,當年一腔熱血的中大學生不顧危險跑上北京,希望以一己之力協助絕食的學生。後來,這班親眼目睹六四屠城的學生回港後,隱去名字,以文字親述所見所聞。

作者之一、當時在港負責與北京的中大學生聯繫的莊耀洸說,今年此書重新編輯當年文章,加入新的圖文內容,並決定重新公開作者姓名,以加強其歷史作用。

有趣的是,當他回顧以前的文章,更能見到時代的劇變:「以前我們覺得自己跟中國同胞無分彼此、骨肉相連,對中國感到強烈的認同,相對現在香港人高舉本土、認為內地人是他者,真是差天共地。」

◆欠天安門母親一個公道

周子恩(通識科教師)
推介書籍:
《制止政府逃責──從阿根廷白頭巾運動到中國天安門母親運動》
編者:天安門母親運動
出版:天安門母親運動(2002年)

周子恩認為大家雖熟悉「天安門母親」,但未必看過由她們主編的《制止政府逃責——從阿根廷白頭巾運動到中國天安門母親運動》。「這本書最值得我們細味的是它探討我們可如何透過各種渠道制止政府逃責。儘管我們每年口中也高呼『追究責任』,但事實上我們當中可能有不少人對何謂追究或如何追究根本不甚了了。這本書,透過實例,清楚說明大家可以或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阿根廷、智利、韓國和泰國的故事亦有助我們緩解這個廿五年未解的心結——只要肯堅持,公義還是會在人間出現的。」

◆流亡者的瘋狂與無力
周澄(學聯前秘書長)
推介書籍:《瘋狂》(The crazed)
作者:哈金
出版:時報出版(2004年)

周澄中學時接觸哈金的長篇小說,《瘋狂》使她感受非常深刻。「讀完後,我會明白為什麼作者在六四後出走美國,改用英語寫作十多年後才得以成書,直書這場歷史悲劇的底蘊。作者透過年輕學生萬堅的迷失、覺醒和見證,刻劃個人與民族的瘋狂──掌權的人為了一己私慾無惡不作泯絕人性,知識分子被體制迫害而失去獨立意志,底層生活艱苦難當不見天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是這樣逐點崩坍。」周澄也認為小說的隱晦開放式結局令人難以釋懷:「千萬個流亡者如萬堅大多命運悲涼,少數活過來的幸運兒如哈金提筆深思,終究是無力。」

◆盛世中被遺忘那一個月
莊梅岩(舞台劇編劇)
推介書籍:《盛世》
作者:陳冠中
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陳冠中的小說《盛世》講述中國人身處千年一遇的盛世之中,但鮮有人記起有一個月已經從歷史和記憶裏憑空消失。莊梅岩說:「我認為那『一個月』指的就是六四事件。陳冠中曲線的諷刺中國人甘心沉浸自己的幸福,而放棄對歷史責任的承擔,這很可能就是中國的未來……」她認為比起有關六四的硬性史料,陳冠中的小說更能讓她見到一個遺忘六四的中國的未來圖景。「這本書警醒了我:雖然我們過着看似幸福的生活,但若我們不認識過去,這幸福是虛假的。」她接說:「我不需要做一個幸福的人,我想做一個真實、可以跟我的子女親身講述這段歷史的人。」

■六四新書

多角度理解六四責任

《六四小渡海》
詞條撰寫人:崔少明、黎則奮、盧敬華、江瓊珠、郭達俊、胡偉忠、鄭依依、譚靄君、陳景輝、石懷謙
文稿編輯:許迪鏘
出版: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大渡海」是日本電影《字裡人間》主角經年累月埋頭編纂的辭典名字,因為辭典猶如一葉輕舟,幫助人們渡過語言之河,促進溝通。由許迪鏘編輯,江瓊珠、陳景輝、盧敬華等人所寫的《六四小渡海》也肩負幫助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六四的責任,書中羅列了98條關鍵詞條如「坦克」、「鄧麗君」、「義賣」、「民主台」等字詞,以集合眾人記憶,細說種種與六四相關的大小故事,彌補我們認識歷史的缺口。

◆抵抗記憶重塑工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
作者:Louisa Lim
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歷史的最大敵人是遺忘。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駐北京記者Louisa Lim跨越三大洲,四出訪問六四親歷者、當時在場外國記者、受害者母親等,著成此書。作者驚訝於中國的記憶重塑工程的「成功」,以致新一代幾乎完全忘卻六四事件,於是她銳意發掘更多早已被遺忘的六四故事,例如兒子在六四事件過身的高級政府官員,被派往清場的年輕士兵,以及在歷史上鮮被提及,但同樣造成傷亡慘重的「成都暴亂」事件等,盼望梳理中國在六四之後社會上的種種變化。

編輯:林韻兒
美術:SIUKI
文:吳世寧
圖:陳淑安丶受訪者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