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龐永欣 - 琴瑟和諧

明報   2014年7月30日

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有好動的,文靜的,愛獨立的,愛跟同伴一起的,我們都會接受。但也見過情緒極端的,經常充滿敵意的,愛打人的,終日咬手扯頭髮至皮破血流的,就知道是超乎性格差異了。據經驗,學生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往往跟家庭父母有關,不少父母卻拒絕承認問題源自家庭生活。

明顯的家庭問題,例如父母酗酒和家暴,社會上談論得多。但有些隱性的家庭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卻沒得到重視。其中一種相當普遍的問題是夫婦間的沖突。夫婦間偶爾口角難免,可是很多夫婦不明白,他們經常冷戰或惡言相向,縱使不涉暴力,也足令家庭處於緊張狀態,令年幼子女惶恐擔憂。更差的情況是,父母以子女為磨心,在他們面前力數對方不是,進行拉攏,令子女無所適從。其實,兒童很難解決成年人間的糾紛,尤其是父母的糾紛,留在家裡就像被關進籠裡看困獸鬥,只能自責無力斡旋,甚至以為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也見過學生不願上學,要留在家裡看管父母,怕他們吵架出事。

研究顯示,家庭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與青少年患上焦慮症,躁鬱症,強迫症有關。遇上上述情況,學校能做的不多,只能對孩子疏導包容。不少父母都說,為了孩子好,願意戒煙戒賭,卻不知道琴瑟和諧,締造安穩的家庭氣氛,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我只能說:解鈴還須繫鈴人,為了子女的幸福,夫婦間必須努力化解這些沖突,若解決不了,應及早求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